一天出门散步时,听人说过这样一件事。他说,我有个老乡,在外省一所大学附近一家眼镜店当店长。有一次,我问她:“外观同样的眼镜,价钱却三六九等,相差很大,质量有这么大的区别吗?你是怎么识别的?”
她笑笑说:“质量其实是一样的。价钱高低是看人来。”
“噢!”我笑着说,“你是劫富济贫啊?”
“不能那样说,顾客需求不一样,我是让他们都满意。”她说,“就说昨天吧,同样的眼镜,前后两个学生分别以不同的价格买走了,并且都很满意。”
我问她怎么回事,她解释说:“先进店的一位,我从衣着言语间猜出他是富商子弟,便以498元的价格卖给了他。后来的那个学生,我感觉他的经济条件不太好,只收了他198元。”
我问她:“同样的眼镜,为什么相差300元。”
她说:“稍富的学生买的是面子。若别人知道他戴的是不到200元的眼镜,他反而会不乐意。稍穷的学生买的是实惠,太贵了他不买,只有这个价格他才能接受。”
我点点头,承认她说得有道理。她又说:“我既心安理得地赚了钱,又让他们得到了各自想要的东西,双赢。不好吗?”
听了他的话,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件事:是在老家镇驻地的大集上,我看到一种布料,颜色、质地,我做裤子都合适,便打算扯一条。一问价钱,每米六元,我忽然愣住了,想了一想,决定不买,随即离开了。卖布的大嫂还想留住我,大声地喊:“你回来!只要相中布,价钱好商量。”意思是还可以再贱些。
她越喊,我走得越快,因为我不是嫌布贵,而是因为太贱。我不仅认为那么贱的布,质量一定差,我看着好是因为自己不在行,而且在潜意识里,觉得堂堂一个中学校长,用六块钱一米的布做裤子有点失身份。她要少十六元不卖,或者干脆就要每米六十元,还价不卖,可能我买的还痛快点。
这话我闷在肚里许多年,一直没向别人说起过,因为觉得不是什么光彩事。现在看,似乎并不奇怪,或许,这就是顾客眼中的经济学吧?
作者:李民增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