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小雪节气之养生

2014-11-09 02:20:25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11月22日,是我国民间24节气的小雪节气。元代学者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说:“立冬后十五日,斗柄指亥,为小雪”,此时“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意思是说,进入小雪,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我国古代先人们又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这时节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因此,在这个节气里,人们应该做些深冬养生的准备,要学会调养自己。

  首先是起居。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是患有抑郁症的人更容易加重病情,易出现失眠、烦躁、悲观、厌世等症状。近年的医学研究发现,抑郁症是人类最常见的心理疾患。所以,抑郁症患者应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多晒太阳,多听音乐,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我国古代名医朱震亨曾经说过:“乐者,亦为药也。”清代医学家吴尚先在其《理瀹骈文》中也记述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而宋代欧阳修则以弹琴、听琴治愈了自己的抑郁症。我国传统的医学理论也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应乎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另外,小雪节气之后气温会急剧下降,因而起居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发生。

  其次是饮食。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篇》中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结,不足以生存也”,并强调“食能祛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意思是说,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天气阴冷晦暗的小雪时节,饮食应以增加热量为主,宜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温补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等;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熬粥、栗子炖肉、白果炖鸡、大骨头汤、核桃等。同时,为避免血液黏稠,应多食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如丹参、山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红心萝卜等。另外,北方这个时节都开始供暖,室内温暖,而室外寒冷,人们穿得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很容易“上火”。虽然说此时人们喜欢吃热乎乎的食物,但过于麻辣的食物还是少吃为好,可以多喝点热汤,比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

  再次是运动。我国中医理论认为,小雪时节,天已积阴下雪降温开始,人体疾病在经络方面的表现多为足厥阴肝经的病变,因而运动应以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明代高濂在所撰的养生专著《遵生八笺》中提出的“小雪十月中坐功”很值得参考与借鉴:每日凌晨三至七点时,左手用力按住膝盖,右手挽住左肘向右方用力拉动,接着换右手按膝,左手挽肘向左方用力拉动。反复各做三至五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津液咽人丹田九次。此法可治肘脱臼、风湿热毒、妇科腹肿、男人疝气、遗尿、尿不出、血尿、睾丸肿大、睾疝、足内翻、抽搐、关节肿痛、转筋、阳痿、痉挛等症。

  作者:袁文良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