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假记者真敲诈成功

2014-11-08 06:20:07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10月30日,洛阳市公安局召开媒体通气会,披露了两个以监督为名,冒充记者,利用网络发帖,实施敲诈勒索的违法犯罪团伙的犯罪事实。一名嫌疑人供述:“办网站是为了出名,出名是为了挣钱,挣钱是为了出更大的名。”抱着如此“名利双收”的心理,这两个团伙作案40余次,非法获利200余万元。如今,此案已进入司法审判程序。但在案件调查过程中,不少受害单位宁“吃哑巴亏”,却不愿站出来指证,令人唏嘘。(大河网1月6日)

  事实上,假记者泛滥之风由来已久,令人深恶痛绝。打着“舆论监督”的幌子,行敲诈勒索之实。他们或是抓住某单位的“小辫子”,以曝光进行要挟;或以帮忙办事为由,从中牟利。

  假记者敲诈勒索为何能够屡屡得逞?首先,“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有关单位自身没问题,假记者拿什么去敲诈勒索呢?假记者们往往很懂形势,能够根据国家政策指向开展“舆论监督”,环保、交警、食品卫生等执法部门的违规执法,企业的安全生产、环保设施等往往是假记者们“监督”的重点。由于这些问题比较敏感,被抓住“小辫子”后,有关单位想的不是怎么解决自身问题,而是如何打发记者,息事宁人,抱着“花钱消灾”的心理,希望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其次,假记者的泛滥与某些真记者行为不端有关。假记者的出现,正是效仿一些真记者,企图借用记者身份“蒙吃喝”,从中大捞一笔。 第三,一些小报小刊记者站和记者证管理不严也是假记者泛滥的原因之一。据了解,一些媒体在地方上建记者站,只需要每年向“上面”交“承包费”就可以,而“下面”如何操作,“上面”则不会过问。正因为管理松散,才使得假记者能够打着报刊、网站的名义胡作非为。

  所以要从根本上杜绝假记者敲诈勒索现象,还需要多方努力。首先被监督单位要规范自身行为,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歪”,如果有关单位能够真正做到“身正”,“假记者”便无机可乘。其次,打击假记者还须整顿真记者。若真记者能恪尽职守,诚实守信,维护社会公义,那么假记者生存的土壤将彻底被铲除。最后,须加强对基层记者站和记者证的管理,如果地方记者站的管理能够规范化,如果“记者证”不是那么容易办到,假记者又怎能轻易行骗?

  作者:罗忆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