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浙工大之江学院面向大一学生发起课堂“无手机”倡议,鼓励学生以自愿申请“无手机”课堂试点班的方式,将手机隔绝在课堂之外,恪守课堂新公约。这一做法引发全国多所高校的关注,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当手机越来越成为“必需品”的当下,课堂“无手机”是否是治疗“手机综合征”的一味良方?(4月26日中青在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的大面积普及,手机上网已经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刷微博、玩朋友圈、打游戏,眼花缭乱的功能,让我们应接不暇、乐此不疲。手机上网功能的重要性已经直追接打电话这一手机的最基本功能。
也正是有了上网的这一功能,几乎让“低头族”遍布了各个角落,无论是公交、地铁,还是餐厅、公园。更可怕的是,最不应该出现“低头族”的课堂上,却成了“重灾区”,尤其是大学课堂。老师在上面讲的热火朝天,学生的手机流量走的飞快,这样的现象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和控制,那将不仅仅是老师和教育的悲哀,而是整个社会和一个国家的悲哀。
看到新闻中的“无手机”课堂,不禁让笔者眼中一亮。学校提供一个让学生放下手机的契机和平台,让学生自主选择。在教学中,学校通过监督、考评的方式,帮助学生坚持住自己最初的选择,克服对手机的依赖。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至少在现阶段值得我们点个赞。
有些人认为,“自制力是靠自己养成,学校现在帮忙,那我们进入社会谁来帮我们”。而笔者却认为,自控力的养成跟学习文化知识很相似,我们需要先坚定想学习的信念,再通过老师或其他人引导、教育和督促,来克服我们的惰性,来消除在学习路上遇到的诱惑或杂念。试想,如果每个人都能自学成才,还要老师干什么?如果我们能够自己养成良好的自制力,那么调查显示的“18~28周岁的人对手机的依恋程度高达69.1%~72.7%”又怎么解释?
虽然,现阶段“无手机”课堂还仅仅是一个试点,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细化的配套措施。但笔者认为,目前这是一个可行且有效的办法,值得我们点赞推广。
作者:吴庆亮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