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习班招生宣传单引发的回忆:权寺补习班

2014-11-01 17:57:23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第三章

  他把钢笔当筷子

  那时不兴散广告,凭熟人相互打招呼。听说权寺办补习班招复课生,几天时间,就报了一百多人,两个班足够了。也没什么考核办法,也不收费,报名就收,只是要自带桌凳。因为学校白手起家,条件太差,除了几座破房子,其他一无所有。

  陆续还有来报的,不等了。因为教室太小,坐不下。开班后再来的,就在后边挤,挤得实在没办法了,就把桌子头,渐渐把走道都填满了,像开大会似的。每次下课,出教室要用很长时间。有的不解手就不出去。担心再进屋也难。

  之所以会出现那种情况,调集全社有名望的老师,挂牌招生,只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是文革十年,取消高考制度,耽误下来的学生太多。恢复高考后,77年第一次招生,走了一批,有许多一分或几分之差落榜者更是心有不甘,决心再冲刺一下。那时候,大学、中专毕业国家一律包分配,一旦考取,便有了铁饭碗,是跳出农门的捷径。

  还有一个原因,当时社会上还没有这样的补习班,我们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受欢迎在情理之中。所以,一听说招生,青年们便欣喜若狂,趋之若鹜。

  那时候有个口号,叫“把四人帮造成的损失夺回来!”因为停止招生多年,所以学生年龄差别也很大,几乎差了10岁。大部分是高中生,有刚毕业,十五六岁的,有前些年毕业,二十五六岁的。有的已走向社会多年,当了大小队干部,或者社办企业的负责人,也珍惜这次机会来复习,准备明年闯一闯。

  我这个班主任特别好当,几个年龄大点的班干部都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工作能力。他们向我保证:“班里的事你不用管,把心思用到教学上就行。”事实也真是那样,班里纪律、卫生、伙食、住宿等,都不用我操心。同学们都信心十足,刻苦复习,闲事也少。

  只有一事让我做过难,还麻烦老崔亲自处理过。现在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在当时那种形势下,出现了一个反常现象:不是老师让学生学,而是强制学生休息。因为大多数学生一天到晚趴在教室里,除去解手,不出屋。吃饭也不出来,打了饭回到座位上,一边吃一边看书做作业。由于太专心,一位同学竟把钢笔当筷子用,别人看到他嘴上有蓝色才发现,一时传为笑谈。学生们常常到深夜不去睡觉,催他们回寝室休息,成了我每天要办,难办的事。有时候,好容易把人都撵走了,还要回到办公室备课,领导就再来催老师们休息。

  过麦也不停。有一天,一位学生家长,也是本镇的老师,正在放假在家过麦,麦子说熟就熟了,要抢收,实在忙不过来,半夜到学校叫孩子回家帮着割麦子。来的时候,还担心喊不开门。到校才发现,教室里灯火通明,老师正讲课哩!他就在我办公室里等,一直等到晚12点,见我下课,奇怪地问:“你家里不过麦啊?”我说:“你看有空吗?家里多忙乎点呗!实在不行,求邻居帮帮忙。”

  补习班那几位老师家都在附近村,但都吃住在校,顾不得管家里的事。我的家离学校不到一千米,也只是趁别的老师上课的时间到家安排一下,马上回来。本来地就不多,邻居们都体谅我,乐于帮忙。

  那时不像现在,既没什么课时费,也没任何补助。就是为了不辜负领导与老百姓的信任,同情那些被耽误了的学生们,为的争口气,与学生们一起,拼了!

  那家长很感动:“我先代表孩子谢谢你!该给你们记大功,立纪念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

频道推荐

社会 | 娱乐 | 女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