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忽视了“大学遗憾排行榜”的示范意义

2014-11-18 09:36:15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一、没有把握那些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时间;二、没有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三、没有不为学分纯为兴趣旁听过任何一门课;四、没有听过图书馆的闭馆音乐;五、没有主动加入任何一个社团组织;六、没有一次青春的疯狂;七、没有常回家看看父母;八、没有谈过一场恋爱;九、没有和室友推心置腹地恳谈过;十、没有毕业旅行。”近日,微博上一则“大学遗憾排行榜,你还有多少遗憾?”的帖子被众网友转发。(11月17日西安晚报)

  “大学遗憾排行榜”的出炉,给予了我们追忆大学生涯美好时光的契机,也为我们抒发校园生活中的不尽完美与遗憾之处找到了情绪宣泄的出口。大体而言,高校学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埋头苦学型,即所谓的“学霸型”;一类是吃喝玩乐型,即所谓的“学渣型”。对整日埋头于书本,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来说,大学的不完整可能体现在没有挂过科、没有参加过补考等负能量方面;而对整天沉迷于吃喝玩乐,庸庸碌碌的学生而言,没有好好学习专业课,没有留恋书海、陶醉书香,无疑成为了大学生涯中的一大败笔。由此可见,不管是学霸还是学渣,校园里的匆匆时光似乎都没有期望中那样尽善尽美,但我们更愿意看到“大学遗憾排行榜”背后重要而现实的导向和示范意义。

  从情理上说,经过数载的基础学习和三年的紧张备考,孩子们在身体和心理上都近乎达到了一个承受的极限,好不容易挣得高校的一纸“门票”,理应好好地放松放松,适当地吃喝玩乐调节身心也未尝不可。表面上看,后高考时代的适度放松与狂欢,似乎为“十大”大学遗憾的诞生提供了温床、埋下了伏笔,但追根溯源,深层次原因还在于学生自身。大学生活富足的课外时间,给予了孩子们更多的自主权,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却疏于自身管理,要么缺乏对未来学习生活的科学规划,要么规划合理,心怀壮志,却疏于实践和执行。很多时候,只是为学分而学习,为学分而考试,甚至奉行“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畸形学习观和成绩观,而从未因为个人兴趣和爱好旁听任何一门课程,涉猎任何一本课外学术读物。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独生子女政策的后续影响,让如今的青年一代或多或少地被娇惯出“公主病”“少爷病”。这让他们难以融入大学的集体生活,让他们不愿与其他同伴沟通与交流,或者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流。如此,自然难以结识志同道合无所不谈的朋友,也就“造就”了大学生涯的又一遗憾。

  毫无疑问,“大学遗憾排行榜”一经问世,必然会牵动众多年龄层人群的神经。对于已经踏入社会的“过来人”来说,大学生活已然成为过去时,而这份“大学遗憾排行榜”可能也只具追忆与观赏美感,但对于尚处于求学阶段的大学生,尤其是即将步入象牙塔的准大学生们,却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具有重要而现实的导向和示范意义,提醒他们珍惜当下、珍惜现在、珍惜自己。学霸型学生不妨放下书本,走下课堂,走进校园,去领略另一番人生美景,而学渣型学生不妨拿起书本,及时行学、徜徉书海、陶醉书香,弥补成长记录中的遗憾与缺失。

  作者:杨兰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

频道推荐

社会 | 娱乐 | 女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