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家长学历仅为因材施教

2019-05-29 16:22:10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作者:张洪泉    稿源:齐网    编辑:王刚
  成都一民办小学回应面试要求家长提供学历,用于家校共育。“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小学要求家长带学历面试”一事近日引发舆论关注。据报道,为小孩报名该校后,家长们收到了“入学面试通知”,被校方要求“带上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对此,有网友质疑,学校此举涉嫌“势利招生”,是“唯出身论的再现”。(5月28日澎湃新闻)
  教育是一项艺术,包括基因遗传学在内的各类学问,都会在教育乃至社会管理中用到。学校从父母学历、职业、爱好等履历因素中,往往能找出孩子在价值取向上的偏好,进而在教育过程中达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学校招生面试,从简单的想法上看,只是让孩子来学校,老师简单的出几个题目,让孩子回答,或进行简单的对话,看看孩子的偏好。只要孩子不憨不傻,到了入学的年纪,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大环境下,基本都可以入学。在从严治党、从严执政、扫黑除伞的当下,学生家长能给学校和老师照顾的事情,已经非常少了。而且大凡能做的,即便没有各种关系,都能轻易办到,走后门没有多大意义。
  在执政上,不同出身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自然也有不同的方法论。曾国藩是书香门第,李鸿章是商人世家,尽管是师徒,但价值观和方法论截然不同。“天津教案”曾国藩坚持依法处置,但引起民怨。朝廷无奈让李鸿章去处置,李鸿章采用这样的处理方法:几个月后,发了了普法战争,法国也无暇中国这边,李鸿章就抓住这个机会,杀人犯由20人,变为16人死刑,4人缓刑。而最妙的一招是“瞒天过海”,大清朝不缺的就是死囚,李鸿章就用16个死囚替换了那16个要被执行死刑的人。这样一来,人也不用死,列强也有个交代了,反正他们是只认脑袋,不认面目。
  其实,我们现在从上学、做工甚至从政,无不在填写家庭关系、职业、党派等信息,其实无不是研究家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对当事人影响的一个参考。在谈到因材施教时,聊城大学传媒学院副书记魏建国曾说过:在看学生档案的家人履历信息时,有些人会产生一些看法,其实作为学校、学生的管理者,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因材施教,用好学生们各方面的长处,让其尽可能的尽大范围的发挥其优势,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家长和老师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既然把孩子交给了老师,交给了学校,那么家长你就要相信学校,如果孩子啥事家长都能做好,那就不用让孩子上学了。亲其师方能信其道,频繁在孩子面前说老师不好,说学校不行,孩子迟早会产生叛逆心理,不再接受老师教诲、学校教育的。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