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白发老人在快车道上穿梭,趴在车头上拦车乞讨。很多车主乖乖地掏了钱,然后老人再换下一辆车。(河南第一资讯 3月6日)
网友们愤愤不平:坏人变老了。关于“坏人变老了”新闻实在不少:2月26日晚,南宁,几个小孩在玩耍时,一老年男子掌掴一名4岁女童。女童家长报警后,打人者被警方带走。西安,公交车上一老人向年轻女孩“索要”座位未果,竟然口出脏话,并一屁股坐到了女孩的身上。汕头,两名高三学生扶起一名摔倒老人,并帮家属照顾直到深夜,第二天老人却说是被两学生撞伤。家长垫付了千余元医药费。泰州,王女士取车时发现前挡风玻璃上被广场舞大妈贴了一张纸,写着“锻炼重地,请勿停车”。纸条被胶带贴了左一层右一层,花好大工夫才清理干净。达州,3个小孩在楼下玩耍,看见一老太摔倒便上前去扶,不料老太起身后却说是3个孩子打闹将自己撞倒,赖上了家长……
不难看出,网友们的垢病并非有意贴标签,更不是说整个老人群体品德有问题,而是表达一种无奈。
在我们的记忆中,谈到老年人一般都代表着处事讲规矩,待人有礼貌,凡事重品行,为人要名节。年长的人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高声喧哗。他们理直气壮地制止小孩子们扔石子、砸玻璃、打路灯,更不准打架骂街;他们要求年轻人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喝有喝相。在农村亦如此,“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良言三冬暖,恶语六月寒”,这都是很多农村老人一生的信条。
退一步讲,就算在舆论密集关注少数“变老的坏人”的当下,也有更多善良的老人的故事正在发生:宁波九旬夫妻十几年来捡破烂帮助他人;郑州91岁老人照顾脑瘫女儿50年,不离不弃;吉林老人在车祸瞬间推开孩子,自己被撞身亡;海口90岁的退休老教师10多年来资助了300多名学生,而他一日三餐只吃萝卜拌饭……
因此,笔者认为,不是“坏人变老了”,只是我国老人变多了!
相当统计显示,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现在,中国的许多城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在一个社会里,好人多是毋庸置疑的,但素质较差、道德败坏,甚至违法犯罪的人,也占有一定比例。在一个老年人占较低比例的社会中,老人中“坏人”的数量是不多的,但在一个老年人超过20%的社会里,老人中“坏人”的绝对数也就大大增加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加上现在信息传播途径迅速而多样,也使这些与老人有关的“坏事体”到处传播。
这从另一个方面提醒我们,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们在关注老人的物质生活、养老需求的同时,还要关心他们的精神需求,如广场舞就属于此列;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问题。当然,在老人中同样要开展社会公德教育、法治宣传,甚至要建立专门的老年人调解机构、老年法庭。
其实,“坏人变老了”的舆论折射的是困扰国人已久的心理焦虑:要不要做好人,敢不敢做好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一些“好人没好报”新闻确实会撕裂社会信任,让人在做好事时产生心理迟疑,甚至打消念头。不过,这些负面新闻的曝光,以及舆论声势浩大地声讨“坏人”,恰恰折射出整个社会的道德肌理是健康的:竭尽全力保护好人、惩恶扬善。换个角度看问题:纵然有“好人没好报”的例子,但这种例子毕竟是少数,正因为少数、异常才有新闻价值,才引发关注,若我们为了躲避少数“坏人”而不再当“好人”,这才是真正的道德灾难。
这样看来,永远别忘了尊敬老人,因为,当少数坏人变老之同时,更多的好人也变老了。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