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做“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

2018-04-24 09:17:46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作者:于海新 稿源:齐网 编辑:王刚

  近日,一段视频引发网友热议:在浙江温州,瑞安一名小学生来到一家奶茶店,因为无端冲奶茶店老板小程喊“我是你爸,我是你妈,我是你全家”,而被打了一巴掌,当晚,孩子的外公外婆找到奶茶店来理论,当小程提出让孩子外公外婆看视频了解事情经过时,孩子外公并不理会,最后闹到派出所,经派出所调解,奶茶店老板小程赔付对方两千元。(澎湃新闻 4月23日)

  事件的结果令很多网友大跌眼镜。评论区中网友几乎一边倒的力挺小程,很多网友认为小程的做法没错,“如此熊孩子,给点教训是应该的”“家长该给小程道个歉”,也有网友中立的认为“孩子确实需要教育,但不能打”。梳理这些评论,我们可以发现,网友更多的不忿在于“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

  小小熊孩子,常常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15年8月厦门航空公司一架航班由于一名12岁小乘客辱骂乘务长,遭到机组拒载;重庆10岁“熊孩子”拧开消防栓水淹15部电梯;襄阳几个熊孩子抡铁锤狂砸共享单车车锁;湖北2名9岁熊孩子在车上玩火烧掉4辆巴士;江阴两熊孩子高楼抛转砸死路人......诸如此类的新闻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熊孩子”们隔三差五就能上一回头条,无处不在的熊孩子,令很多人抓狂。

  言语上的辱骂尚能用道德来谴责,用“恶作剧”“好玩”“孩子还小”等字眼来搪塞,那么纵火、过失杀人这些已经上升到法律性质的案件,我们又用什么言辞为他们开脱呢?当“熊孩子”成为现象级的存在,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教育领域的问题。

  问题的“症结”在于家长,毋容置疑。赫伯特·斯宾塞曾说,正确进行教育的主要障碍不在于儿童,而在于家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很多人都说,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个“熊家长”,话说的不无道理。很多“熊孩子”事件的背后,我们都能或多或少的窥见“熊家长”的影子。仔细看视频中,骂奶茶店老板“我是你爸”的熊孩子背后,不是站着“熊外公”和“熊外婆”吗?甚至学校老师也以“孩子觉得好玩”“网络用语”等词汇为孩子开脱。如果你有留心,会发现这种情况在“熊孩子家长”身上并不少见,那些被我们所忽视的教育细节,也许会把更多的“熊孩子”拉向不可预知的风险。

  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素来注重家庭教养和家风传承,《三字经》中也有“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父母的修养,就是孩子的教养,以孩子“恶小”而不加制止,甚至百般推脱责任,不是爱护而是放纵,莫做“熊家长”,才能管住“熊孩子”。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