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架月饼流向执法部门不能装糊涂

2013-09-22 08:20:24  来源: 时评界

小字体大字体

  过了中秋日,月饼就从金贵变得无人问津了。记者在各大超市看到,如298元的盒装月饼,现价25元。中秋盒装月饼大多1~3折甩卖,上演最后的疯狂。但如此疯狂的促销也难保月饼被市场完全消化,那些剩下来的月饼,流向何方一直是大家想弄清楚的。业内人士称,对此目前并无有效监管,下架月饼最终去向全凭商家的良心。(9月21日《新华网》)
  月饼是一种特殊食品,它的销售受到节令和时令的制约。每年中秋前,是它最金贵的时候,过了这个销售的“村”再也没有了赚取利益的“店”。正是因为它的特殊性,才使得这一传统食品出现了让百姓既爱又恨的尴尬现象。
  对于月饼而言,无论节后如何促销,无论如何便宜,有限的市场,有限的时间都不可能将剩余月饼完全消化。那么,这些下架月饼都被分流到了什么地方去了呢?由于信息的不透明,它们的流向一直是个谜。最起码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个谜。但是,可以知道的则是,有一批没有销售完的月饼是被食品公司利用了的。这无论是从前几年的“冠生园”事件,还是从今年中秋前被国家有关部门查处的“上海盼盼”,都可略知一二,有一部分剩余月饼是被生产商打碎后,等待来年再次投胎的。
  在这种情况下,下架月饼不该成为监管的空白地段。我们的食品法对于月饼的处理没有多么详细的要求,但是绝不允许回炉坑害消费者却是法律的共识。面对下架月饼,其去向需要更透明,更不能让商家“凭着良心来”。缺少了监管的无缝,缺少了执法部门,这样的“良心”兴许就会成为“黑心”。
  下架月饼究竟该何去何从?这的确是个问题。如此多的下架月饼,如此多发的回炉事件,说明一个问题,在抢占节日市场,分取一杯羹的时候,生产商是盲目的,生产的月饼早就供大于求了。这一方面需要生产商在下一个中秋节到来的时候,做到生产更理性。这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关部门为下架月饼找个好的出口。一块块新鲜的月饼如果弃之不要,也是和节约型社会的导向违背的,就是没有这个导向,将其当做垃圾丢掉也让人心痛。
  一者,我们是不是需要研究一下下架月饼的出路,如何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把下架月饼重新利用?是不是可以在监管部门的监视之下,让它变成其他食品的配料。这总比等到下一个中秋节再回炉卖给消费者好,一年的时间太久,食品质量是无法保障的。
  二者,是不是可以研制一种动物食品,把下架月饼打碎进行重新配料,把有安全隐患的月饼,消毒后用到宠物食品的生产之中。这也算是一种再利用。
  下架月饼的流向不是一个小问题,它事关食品安全。做到对这些下架月饼的监管其实并不难,生产企业是有数的,他们生产了多少,销售了多少,市场上的存量还有多少也是很好了解的。如果没有对下架月饼的监管,这里面不知道会藏着多少“冠生园”呢?
  下架月饼流向,百姓很糊涂,执法部门不能装糊涂。

  作者:郭元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

频道推荐

社会 | 娱乐 | 女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