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古城变枯城的警示:应组织环境“大反攻”

2013-10-20 22:05:10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甘肃景泰县寺滩乡永泰古城,村民从祁连山上放牧归来。这座明代古城现今只剩下100多居民。

 

  永泰古城,位于甘肃景泰县寺滩乡,建成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旧时,古城护城河环绕,河宽水深,人畜不能自由跨越。城外方圆几十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川沃野,城背后山林茂密,可潜藏千军万马。但如今这里全没有了古时候的模样。近几十年来,由于生态恶化严重,水资源严重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迫使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向外界转移,古城的人口从1300多人锐减到100多人。(详见:甘肃古城变枯城)

  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永泰古城变枯城,人口从1300多人锐减到100多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列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就是最好的诠释。

  环境的不断恶化让人担忧的不是这一城一地的得失,在西北的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像永泰古城这样因为生态日益恶化而遭到废弃的村庄还有很多。据1998年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发表的材料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全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据统计,70年代以来仅土地沙化面积扩大速度,每年就有2460平方公里。

  永泰古城生态恶化,不适于居住,我们可以迁往他处,问题是全国每年就有2460平方公里土地沙漠化,我们这样“大踏步后退”,势必会形成“沙漠包围城市”之势,关键问题是要有“以进为退”,组织“大反攻”的思想准备。

  可喜的是,近几年生态环境保护列入了各级政府议事日程,改善空气质量成为了第一要务,并层层签订了“责任状”。

  “责任状”要定,这样可以加强各级政府的责任,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但这样总给人以“各扫门前雪”的感觉,像造“诺亚方舟”。

  笔者认为,鉴于各地生态环境恶化程度不同,经济状况不同,治理侧重点不同,生态治理也需要“经济帮困”,需要联合行动,协调治理。一方面重视一城一地治理与保护,“各扫门前雪”,另一方面需要“围魏救赵”,“围点打援”,防止风沙蚕食土地。这就像各部队配合作战,不但要治理本土污染,还要支援兄弟部队,只有如此才能最终取得生态环境治理的最终胜利,才能长治久安,才是百年大计。

 

  作者:韩玉印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

频道推荐

社会 | 娱乐 | 女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