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一对刚刚在婚姻登记机关完成结婚登记的年轻人来到广西红十字会,报名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成为广西第一、第二位领到新版“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的志愿者。(4月12日《南国早报》)
泰戈尔说:“结婚就是两颗心结合在一起。”这句话用在南宁这对以特殊的方式纪念新婚的新人身上,实在恰当不过了,让我们向这对新人致敬,为新婚纪念日捐献器官的新人点个赞。
2010年3月,中国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试点省市区先后达到16个。而据卫生部统计,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人数在150万左右,而能够获得移植的仅1万人左右。器官移植需求缺口巨大,考验着中国政府的责任和中国人的良心。
中国捐献器官的人少,有希望死者入土为安的伦理观念的影响,有“捐献器官给他人,对我没有什么好处”的利益观念的影响,而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社会观念的缺失——不少人重自我、轻社会,私民、小民意识根深蒂固,社会责任感差,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正因如此,去年底,中办、国办印发殡葬改革的有关文件,鼓励党员、干部去世后捐献器官。今年4月2日,出席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暨宣传普及活动的陈竺、华建敏、李金华等多位高级领导干部,在现场登记了捐献器官意愿,体现了领导带头的良好风范。
而今,南宁这对新人以捐献器官的方式纪念新婚,传递出两个积极信号:一者,捐献器官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也能够做的;二者,当代年轻人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不都是社会责任缺失的一代。捐献器官,正在从以前的“要我捐”,逐渐变成“我要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南宁这对新人传递的社会正能量,有朝一日必定汇聚成磅礴的中国力量。
捐献对于自己已经没有意义的器官,却能拯救对于他人而言最为宝贵的生命,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精神。人,就是要有这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南宁这对新人正是用这种精神诠释爱情、诠释责任、诠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值得当今社会和每个人深思和效仿。
作者:毛开云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