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缘何让“朋友圈”不明觉厉

2014-11-04 17:03:03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常刷朋友圈,你一定见过这样的帖子:避孕药喂大的黄瓜,能杀精的可乐,辐射大过天的WIFI,不能和牛奶一起吃的榴莲……这些朋友圈的“熟脸”没少被你的爸爸妈妈七大姑八大姨们转发过,甚至当成是“醒世恒言”,时不时拿出来和你苦口婆心一番。(11月4日扬子晚报)

  “朋友圈”本是腾讯微信的一种社交功能,然而近来却从最初晒照、吐槽、秀生活的“社交圈”变为广告营销铺天盖地的“商圈”,从熟人间的生活百态变成了各种养生秘笈、名人秘史、明星绯闻和小道消息,气氛轻松的“朋友圈”如今却沦为一种“阅读包袱”,重复的刷屏着实让人疲惫厌倦。

  与以上种种相比,微信朋友圈中一传再传的网络谣言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什么“刚烤的面包不能吃”、“睡觉不宜开wifi”,什么“牙膏管底部细节可看出牙膏成分”,网友一见此类新闻便视如珍宝,当做“醒世恒言”拿到朋友圈中大肆转发。“不明觉厉”的大多是高龄的父母辈人士,刷朋友圈不仅使他们变身为紧跟时代步伐的“潮人”,也可以用来打发退休后的闲暇时间。笔者就曾多次被七大姑八大姨转发相关内容,并告诫“微波炉加热食物致癌”、“宿便是健康杀手”、“小龙虾是虫别再吃了”,可谓深受其害。

  长辈们之所以对这些信息偏听偏信甚至深信不疑,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谣言大多披着科学的外衣、打着养生的幌子,内容与受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容易在第一时间吸引大众眼球,从而呈现爆炸式的传播趋势;另一方面谣言制造者一般都有着扎实的文字功底,再生搬硬套一些科研文献,最后在末尾加上“紧急通知、中国人注意、央视曝光”等危言耸听之词,便极大提高了谣言的可信度。普通民众又缺乏严谨的科学知识,很少去较真辟谣。

  马克吐温说过:“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就已经跑遍半个地球了。”网络谣言的危害不言而喻,单靠专家辟谣恐怕难以解决根本问题,相关监管部门应拿出法制利器来净化网络、杜绝谣言散播,网友也应自觉补脑科学知识,提高合理的怀疑意识,相信多措并举之下,网络谣言定能无处遁形。

  作者:高婧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

频道推荐

社会 | 娱乐 | 女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