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官司”不能让动物给人类“下套”

2014-12-02 06:13:13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然而,这1700多种“三有动物”的华丽转身,也得让普通老百姓有一个另眼相看的过程。在保护国家野生动物还需要明星赤膊上阵的现实下,怎么能指望老百姓,特别是乡下村民对癞蛤蟆之类的“三有动物”敬若神明?更何况,在捕猎管理等方面,国家和地方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明确详尽的法律规定,而对于猎捕“三有动物”,比较接近的规定是“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狩猎”。

  然而,设置禁猎区,规定禁猎期的权力在地方林业机构的手中。但是,地方林业机构在禁猎区等方面的规定常常模糊不清,且禁猎规定也只是下发下属单位了事,少有禁猎区建立标示告知普通民众,不少人也因此“中枪”。村民汪某在村头附近的河沟里逮了87只蟾蜍入罪,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连村头附近的河沟也成了禁猎区,那么,在保护这些“三有动物”的同时,简直让人感觉步入了动物“设下”的陷阱之中。

  假如只有“蛤蟆官司”问题还不大,这个丑八怪几乎人人认识。问题在于还有1700多种“三有动物”。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有人捕捉到的怪异动物,连专家都不认识,而这1700多种“三有动物”,如何让普通人记得它们的尊容?仅壁虎,在中国林业部发布的《“三有”动物名录》中就有34种。如果没有动物知识的普及,要普通百姓区分受保护的耳疣壁虎和不受保护的普通壁虎,显然是强人所难。

  正因为这些并非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而是出现在人们身边的常见动物,所以,面对1700多种“三有动物”,怎么去区分哪些是“三无”,甚至是需要灭杀的动物?对于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人们都知道,获得“批准”的人照样可以进行捕猎,而普通百姓假如发现一只爬进蚊帐的壁虎,也不能轻易驱赶以防伤害到它?这对普通人来说可谓处处是陷阱。因此,有必要推动“三有动物”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普通人能够了解和分辨“三有动物”,进而更好的保护“三有动物”。而不能因为“蛤蟆官司”,让人产生被动物“下套”的感觉。

  作者:知风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