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带着孩子前往影院观影,的确是市民的个人喜好与自由,影院工作人员根本无权干涉。如果影院一方非要在售票、检票、巡视等环节设置重重关卡,以此来“排斥”孩子进场,一来会引发争执,在商家与顾客之间制造不和谐的因素;二来会直接影响电影院的营业收入和发片方的票房收入。看起来,影院自行“电影分级”,似乎是一次彻头彻尾的“损人不利己”的商业行为,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但实际上,我们更应该看到,影院方在引导文化正能量和制止文化负面效应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应该看到在教育市民文化方式上积极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毋庸置疑,伴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公众的精神追求也变得愈发强烈,于是,图书馆、广场舞、电影院等公众场合,出现了越来越多市民的身影。加之我国电影市场的风生水起,也催生了相当一部分影迷,甚至影虫。但是在中国电影走入市场化、平民化、大众化的过程中,我们的社会与国民却忽视了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几岁的孩子也成了不可小觑的影迷群体,电影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波及到孩子的精神世界,乃至现实生活中,尤其是那些打打杀杀的暴力色情镜头。
凡事“有果必有因”。商家之所以自行“电影分级”,并非心血来潮空穴来风,也不是影院方杞人忧天,担心过度了。人人都知道,作为国产原创系列的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曾经一度火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儿童动画片市场的必备之选。然而也引发了多起儿童模仿事件,比如连云港市早前就有3名儿童一起扮演此动画片里灰太狼想吃羊排的情节,其中2名儿童被绑在树上被火烧伤。试想一下,就连专属于孩子的动画片,对他们的不良影响和模仿效应都如此强烈,更何况面向于成年人群体影片中的暴力,甚至色情镜头?况且,影院并非对一切电影都限制孩子进场,只不过对一些暴力、血腥、恐怖等“儿童不宜”的影片有所限制。从这个角度来说,影院自行“电影分级”并非“指手画脚”,而恰恰是对未成年人的一种善意呵护与关爱。
据相关影业人士表示,除了香港和台湾地区之外,我国尚未出台任何有关电影分级的相关法规。由此可见,乌鲁木齐这家影院自行“电影分级”,只是前瞻性地看到了电影市场在孩童身上的负面效应,补上了相关部门缺失的一课而已,纯粹是一次民间的自发行动,也是一次难得的“民间智慧”。
说到底,制止文化在儿童身上的负面传播,理论再好,但也不能光是“过过嘴瘾”,关键还要落实在行动上。自行“电影分级”只不过“先于常人一步”,走在了躬身践行的前列,是一次难得的民间智慧与民间自觉。
作者:杨兰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