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如何Hold住网络

2014-01-07 02:34:28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网络虽没改变万事万物,但已改变人们生活观念。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约6亿人数。在这个人人都是“麦克风”、“主持人”和“审判官”的时代,其实也并不可怕。实质上,完全可摇可控。应该说,我们既守住了阵地,也推动了网络的文明与进步。当务之急,还需要继续做的工作是,如何让民意渠道更畅通,让百姓声音更流行,让网络管理更多样化。

  过去的一年,守住“七条底线”达成共识,底线是根本、是生命,任何人不能越线,网民上网行为在自觉中得到规范;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司法解释:诽谤信息被微博转发五百次可判刑,一时间,微博脉搏跳动频率降低了许多……现实中,有些网络表象,特别是“人肉搜索”已经成为网络暴力甚至裂变为“夺命搜索”,大凡以为,谴责不道德、公诉犯罪、追求猎奇等,就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在网上信口雌黄、随意谩骂、造谣传谣等,谁知,自己却常常越过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过去的一年,个别违法违规的网站和论坛先后被删除到回收站;“情节严重”的网络造谣和传谣的大V及网民受到了相应处罚……事实上,往往有些人披着猎奇和道德审判的外衣,掩盖了指责他人背后的伦理和法律的底线,这说明,人们自我法律知识、隐私观念和文明上网意识的淡漠。特别是,少数“民意”中出现的“碎片化”、“极端化”、“情绪化”、“片面化”等现象令人担忧。

  应该说,相关网络管理法律法规的出台,既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需要,也是保障公民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需要,有助于规范网络秩序,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得到了网民的支持和拥护。

  有的人上网为了消磨时间和好玩,有的人上网为了提高学习和充电,有的人上网为了交朋结友和人缘,有的人上网为了赚取利益和捞钱,有的人上网为了一吐为快和发泄,有的人上网为了出名夺利和走红……上网的理由千万条,目的只有一个:Hold住网络和粉丝。笔者以为,一旦上网失去了理性、责任和良知,其他的统统皆可抛。

  值得提醒的是,我们要有充分的自信:网络不可能取代一切,网络不可能颠覆真理,网络更不可能摇翻中国。笔者苟同福布斯中文网总编辑周健工的一番话:“对于那些抱残守缺者来说,网络是丧钟,而对于创新者来说,网络是福音。确实,网络在中国对制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实名制度、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才能保证网络的颠覆创新能持续不断。”

  2014,无论是网民,还是网管,或是政府,或是官员,都要重新定位和重塑网络环境。基于此,笔者以为,至少要认识和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网络舆情实质上也是生产力。

  舆情不是敌情,不是洪水猛兽,更不能把网络舆情上升到“网络战争”的高度。很大程度上,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预警器。大多数网民实质上是建设性地破坏,帮忙并没越位。网友的发帖,不管是举报、申诉,还是发神经、发牢骚,都是正常的发泄,这是民意张扬的一种表象,理应得到尊重,所以要流行不删帖。事实上,网络舆情往往对热点事件、敏感问题的及时反映和关注,眼前或许会让一些地方一时难堪,但对于我们准确全面地体察民情,保持清醒头脑,大有裨益。对于某些组织或部门或个人对舆情或网民采取“封、捂、堵、压、瞒”五字诀,如此打压舆论、漠视民意等行为,是可怕的。“脱离群众的危险”是我们党所面临的“四大危险”之一。从长远来说,舆情对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推动社会进步善莫大焉。

  第二,官员学会上网也是走群众路线。

  “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肺腑之言,还是各级政府组织和官员施政的行为准则,更赋予了党内监督、党外监督、社会监督、百姓监督、舆论监督的核心精髓和正能量。近年来,网络大大拓宽了网民言论表达空间、畅通了信息交流渠道,尤其在公益活动和舆论监督等方面效果显著。对经济社会进步发展而言,带来的正面作用值得肯定。值得一提的是,广大网民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网络反腐”、“微博反腐”,对反腐倡廉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如何让网民与政府做到合力合拍、同频共振,显得很重要。要求我们进一步与时俱进、务实而为,转变作风、求实求真。实践反复证明,网络还是第一信息源、第一工作源、第一疏导源、第一给力源、第一形象源、第一进步源,作为政府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充分利用批评和监督形成的诸多“源”,把它们转化为执政为民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把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视为振兴地方、提升自己、重塑公信的力量源泉与动力。

  第三,政府要勇于担当并善于跑赢谣言。

  近几年来,有关战争、自然灾害、食品安全、世界末日等网络谣言成为重头戏。此等谣言无不干扰社会管理、骚扰和谐秩序、影响人们生活、破坏安宁环境……如何引导网民做好新形势下的“务实转播”、“良心传递”、“诚信发言”,尤为重要。这要求我们,主动科学设置主题,积极引导网民的思潮和方向。只有主动指导民意,才能守住阵地。我们要有各种应急机制,当遇到重大事件时,要为科学而智慧地应对突发事件争取时间,抢占时机,争得主动权。只有敢于直面问题和敢于面对现实,才能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才能更有力地“智取”各种“舆论危机”。笔者以为,网络谣言散布的根子还基于三方面:一是政府组织或相关人员并未第一时间将真相公开;二是社会管理和网站漏洞是谣言得以散布及传播的主因;三是公民自身缺乏常识和理性思维成为加重谣言散布的次因。故而,“制止”谣言的最佳“利剑”,最重要的就是做到及时公开信息、政府政务透明、直面问题和事实等,其中,“公开透明”是谣言的最大“天敌”。

  第四,网络传播要接地气和连天线。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现实中,一般人都习惯也只喜欢听好话、表扬和奉承,容不得半点的批评,甚至很反感他人批评和监督。整日只愿“飘飘然”地过日子,虽然都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某些领导干部总认为自己什么都正确和完美,对其决策或决定,不得有任何异议、批评和反驳,表面上看是缺乏宽容心,因虚荣心,没有肚量。特别是某些官员一身“霸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但可怕,更是可悲。过去常有人说“共产党的干部肚量真是大”,而今岂止是没有肚量,实际上,则是党性的沦落,责任的沦陷,担当的缺失。实际上,网络有效地接通了两个舆论场,其实,舆情的沦陷多数出自于社会某方面的欠缺和失衡,很简单地道理可以说明,政府不守法,凭什么要老百姓守法?事实上,网站作为舆情的新阵地,是接通网民和政府的桥梁、群众喉舌、监督利剑、公众平台、政府载体的魂和体。要求网站,旗帜要鲜明,守土要有则。发布的每一条信息,要做到接地气、连天线,鼓士气、传民意,守底线、有正能。

  第五,网民要自发自觉地当好建设者。

  上网确实是我们每个人的自由和权利。然而,如果只享受权利不遵守义务,甚至滥用权利损害他人利益,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人拥有“麦克风”、个个都是“主持人”,随手拍随时播为所欲为,随意说随便转随心所欲,网民原始上的权利则被“绑架”和“捆绑”。自由是在一定边界之内的自由,没有边界、没有约束、绝对的、抽象的、无限的自由根本是不存在的。言下之意,所有人的“绝对自由”,就会导致所有人的“绝对伤害”。特别是对网络名人来说,是社会的符号甚至“风向标”,如果从网络名人口中说出的不实之词,肯定比普通网民更可能成为“真相”甚至“真理”。不能让个别的仇富、仇官、仇社会成为不良生态。故而,网友名人没有“特权”,不仅是网络名人自己,还是名人的“粉丝”都应该自觉明辨是非。网民是网络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更是网络的建设者,只有我们自觉地维护和净化网络环境,健康、有序的网络氛围才可期待。我们应该自觉增加网络发言的理性,学会冷静分析,独立思考,不猎奇、不逐腥,才能Hold住网络的文明与进步,只有我们守住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才能Hold住属于我们的网络环境。

  第六,网民要自觉,网管要自信。

  笔者把网民分成八大类:一是势力型即操控的水军;二是组织型即带有某种利益的组织;三是围观型即无聊的人;四是起哄型即关注的群体;五是打酱油型即娱乐类;六是绅士型即高端大气上档次;七是思想型即专家学者;八是品位型即追求个性和思想。其实,网民也是现实生活中的公民,不论身穿什么“马甲”,都不能忘记现实生活中的“自己”,莫做“双面人”,做到网上和网下“同一人”。在重大问题和是非问题上,要做个有温度的网民。网络属于公共平台,不是自家的“自留地”,不得任由每个人随意胡来,网上发言不得“口无遮拦”,网络不是个人泄愤的“语言垃圾场”,更不是撒野的“欢乐谷”。

  同时,对于网管来说,务实传播才能形成舆论之魂。要求我们做到。其一,大局下的创新,不是单纯地保守,更不是一味地删帖;其二,真理中的美学,呼唤真善美,杜绝造谣传谣;其三,发展中的灵魂,做好“三贴近”工作,不是野蛮回帖;其四,坚持中的落实,涉及到的部门和个人,要敢于作为,贵在落实,不是一味地打压态势;其五,监督中的进步,目的是发现并解决问题。作为网站,对造谣者,要自觉抵制,不被谣言误导、不被谣言中伤、不被谣言迷乱心神,更要用理性、智慧和辩证思维拧成一条教鞭,痛打其愚昧无知,痛打其违法之举;作为网管,对造谣和传谣的,要打得狠一点,打到其痛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这个现实与虚拟并存的网络世界里,我们都要有更强烈的大局观念、作为形态、忧患意识和责任表象。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总之,我们的网民主流还是好的,否则,很多问题已经被摇翻和颠覆了很多次。批评不是单纯地挑刺,是善意的提醒,是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助推,是和谐的思辨。倘若政府组织和官员一味地高高在上,即使基层有再多的问题、百姓有再多的苦恼、社会有再多的批评,都等于“零”,自然传递的也只是“负能量”。“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中国梦需要聚合更多的正能量。能容得下批评与监督才能获得源源不断地正能量。

  作为网民,无论是发言、还是转播,不管是复制信息、或是粘贴资料,首先应该做到对社会、对他人和对自己负责,只有端正态度,才能复制、粘贴和传播正能量。

  无论身穿什么“马甲”,不管发表什么“见解”,或者转播什么“内容”,要做到有理性、有思想,不可“起哄”,更不可“走邪”。每个网民要时刻头脑清醒,界限清晰,底线明确,莫做“假恶丑”的愚昧者,莫当“负能量”的传播者。要抵制那些偏激的“愤青族”和“口水党”。鼓励那些理性的“意见领袖”,删除那些恶意的“网络黑手”。不做“口水党”、“造谣族”、“戾气群”、“推手团”等部落的成员,更不要成为其粉丝。

  可以预言,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即将成为传统媒体,还不知道将会有何种新媒体再度占领舆论舆情的新阵地。

  笔者以为,中国网络、中国网民要做到几个自信:发帖自信、回帖自信,原创自信、传播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主流自信、坚守自信,问政自信、引导自信,舆论自信、管控自信。

 

  作者:熊传东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

频道推荐

社会 | 娱乐 | 女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