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某单位的中层领导,名字中有个“孝”字,他也真是孝,人如其名,在单位人缘也好。有一次问到他的老人。他说——
一个83,一个84,在老家住。想叫他们搬到城里来,跟我住,不来,说不习惯。那就在家呗!我就多回去,多给老人家买点东西。俺家里(媳妇)也挺好,比我还孝顺,想得细。那也不行,毕竟是老了。前一段蹲着背对煤球炉子取暖,把棉袄烧着了,俺娘又拉不动他,喊邻居拉起来的。
我和俺哥哥都去了,接到城里,住了一星期院,还是要回去。无论如何不同意在城里住。从8点到11点半,动员了一上午。我说:“您又离不开人。我和俺家里都上着班,俺哥嫂虽然退了,还得接送孩子上学,往家跑也不方便。跟这样,要是真把你烧个怎么样,不就麻烦了?。”他才勉强答应来。
先在我家住了一段,俺姊妹三个商量,打算下步我和俺哥哥临替着,一家住一个月。俺妹妹不同意,她的意见是租一套房子,雇一个保姆,钱她出,不用我和俺哥拿,勤照看着点,别出事就行。
说到这里,我插话:“您妹妹干么?”
“她在深圳开公司,一年收入百十万。”
“噢!您说么?”
“我跟俺哥的意思一样,知道她不在乎这点钱,但这是对父母的心,俺也要拿。还是均摊吧!就说定了。租了一个三室一厅。俺家里跟着俺妹妹给老人把被褥全换了,衣服也全换了,都是两套。”
说到这里,他惬意地笑起来:“嗨!别提啦——旧被褥、衣服舍不得扔,叫送到老家里留着。老人会过,节俭惯了。”
“送就送呗,打发老人满意就好。”
“该不啊!都送到老家去了。以后也脱不了扔。”
他笑了笑,又接着往下说:“雇了一个保姆,一年两万来块钱。连租房子,一共不到五万块钱。我和俺哥轮流每天到那里看看,给保姆说说要求什么的。”
“老人习惯吗?”
“还行。就是对保姆有点意见。”
“什么意见?”
“那保姆也五十来岁,单身。每天晚上伺候老人睡下,要出去两个多小时。老人很看不惯。”
“她出去干么?”
“不知道。估计就是跳舞,参加什么活动什么的呗。”
“只要不误咱的事,管那么多干么?”
“那是一方面,做饭也不行。先给她一千块钱,叫她买菜。俺妹妹嘱咐她:给你个本,买的么,花了多少钱,一笔一笔都记上,以后你好交代。”
“嗯!这个办法好。先小人后君子。”
“问题是,她想吃么买么,不考虑老人的意见。给她说了,也不听。”
“那怎么办啊?”
“这不让她回家过年去了嘛!老人现在我那里住着。过了年,不行就换。”
“该不啊!现在保姆难找,找好的更不容易。有的很不错,一家人似的,与主家相处得挺好。”
“也是素质问题,人哪里都一样啊!尽量找呗,不行还是俺多忙活点。不管怎么着,要让老人满意。都这么大岁数啦。”
后来见到他单位的一个表,才知道他不叫什么“孝”,是“笑”。想想也有联系:孝就是叫老人笑。一个意思。
作者:李民增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