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下课后请来学院办公室领取南爷爷的回信。”开学伊始,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丁长青同学收到了这样一条微信。当天,跟丁长青一样收到微信的还有73名同学。据了解,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里,新华社原总编辑、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南振中每天凌晨3点起床,给学生写信。“这是我的寒假作业,我一定会好好完成的。希望能在学院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南振中说。(3月13日 《郑州晚报》)
大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在笔者的脑海里,教师和学生的交往,往往仅限于课堂。等一堂课结束了,学生和教师又各自又赶往下一堂课。课余时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谈也很少。因此,大学里大部分学生的名字恐怕任课老师都叫不上来。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怎么可能对老师产生深刻的印象呢?然而我们知道,只有师生关系友好和谐,学生才会乐于接受知识学习,进而在教师的指点下成才。因此,大学里应该营造出一股师生关系融洽的氛围。
看罢该篇报道,笔者不禁要为这位郑大新传院院长南振中点个赞。其一,他作为学校的领导,在学生面前不摆架子,能和学生一块交流经验、探讨人生,能做到这一点的大学教师恐怕是少之又少。其二,他对学生的问题能够做到一一回复,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困惑,他自己宁愿累一点,每天坚持凌晨3点起床。在南院长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对每一位学生深深的爱。其三,每一封回信都是他教育智慧的结晶,74封回信近9万字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众所周知,大学老师不像小学老师那样时刻伴你身旁,也不像初中、高中老师那样天天耳提面命,但他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专业技能的学习、为人处世之道,这些都离不开大学教师的传授。该篇报道中,郑大新传院院长南振中用“74封回信近9万字”的行动,向我们展示了新时期大学校园里和谐的师生关系该。这也提醒我们每一位大学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方式方法应该与时俱进,多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这才是教育之道。
作者:王学明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