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宴喝死人 新郎赔8万:私事也有公办时

2015-04-11 05:13:29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作者:知风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婚礼本应是人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可对王某来说婚礼则成了他的梦魇,他多年朋友李某竟然在自己婚礼中因饮酒死亡,李某家属为此将自己和酒店诉至法院,要求就李某死亡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向二被告索赔70万元。近日,海淀法院判决王某赔偿李某家属8万余元审结了此案。(4月10日《北京晨报》)

  有些案例不但当事人觉得冤,连“看客”都有点心惊肉跳。因为,这种意外在现实境遇中简直防不胜防。虽说婚礼在人生中,正常情况下只有一次,但酒席是说来就来的。而国人的“酒文化”是以让对方喝得越多交情越深,最好把对方灌醉才算是真朋友。然而,谁又考虑过把对方“放倒”后,他一定会爬得起来?这种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估计谁也没有想过?

  其实,还有比这更想不到的风险,比如搭车。我有个朋友的朋友,好心开车送他的好朋友去办事,途中出了车祸,搭载的朋友死了。本来是好朋友才会开车送他的,结果死者家属不依不饶,一场官司赔的倾家荡产:房子卖了,婚事告吹,老母亲愁得一病不起。虽然众人指责死者家属太无情无义,但在法律上,赔偿是有依据的。

  对于这种意外,哪怕法律知识再普及,也无法阻止人们无意识涉险。笔者疑惑私事也要想到“公办”的时候?也只是一句牢骚。就算我从来不主张劝酒,但我也不会拒绝朋友搭车。而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私事也要想到“公办”的时候,人与人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事实上,用“公办”来要挟和敲诈的行为,已经造成了诚信式微,人心冷漠。如果在朋友圈里也普遍认为凡事防一手,那么,人之常情也游走在道德的底线上了。

  对此,究竟是让法律眷顾于人情,用相应的细则来降低“好事变坏事”的风险,还是让人情来规避法律后果?因为,这种意外造成的后果,一般情况下是民不告官不究的。但是,按照越来越“现代化”的人情世故,恐怕只要事儿够大,大多六亲不认。在陌生的社会关系中,有人可以用“碰瓷”来讹诈,在熟人圈里也不放过有法律依据的利益。那么,人情还有什么位置?

  话说社会在进步,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差距在加大。如果人人把行为底线降到犯法的不做,“得法”的不顾一切去做,许多事情可能会突破人们的常识。因为,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而且,严格来说,法律是存在“漏洞”的。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除了法律之外,维系社会和谐的公序良俗正在被消解,唯利是图已经在沿着法律红线的边缘行走。无论在企业行为或流通领域中,资本逐利都到了不择手段的程度。在这种现实背景下,人与人的关系,必然使感情让位与利益。

  其实,出现道德滑坡的普遍现象,比极少数人违法更可怕。一个日趋文明的社会,应该是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去做并非法律规定的好事,不做法律不追究的缺德事;在人际关系中,更多的是同情、谅解和互助,而不是机关算尽的得理不饶人。当前,“不要说陌生人说话”至少已经是家长对孩子的口头禅,如果发展到朋友间也小心翼翼、百般提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知会出现怎样一幅社会景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

频道推荐

社会 | 娱乐 | 女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