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义闯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有位81岁的旁听生,名叫袁东湘。他算得上是西南大学年龄最大的“旁听生”。原来,从2009年起,袁东湘就来到美术学院的画室练习画画,今年已是第六个年头。该学院的学生表示:“很庆幸有这样一位‘爷爷辈’的同学做榜样”。该学院的老师也纷纷表达了对老人的敬佩之意。(4月9日 重庆晨报)
81岁的袁东湘老人坚持6年旁听练习画画,无论从体力上还是精神上,都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的精神,十分令人敬佩,被同学们誉为“学习的榜样”和“催人奋进”的标杆是毫不为过的!但放眼全国,如此有“活到老、学到老”锲而不舍精神的老人并不少见,比如有69岁的李文超老人北漂蹭课清华、有79岁的退休老人赵玲跑到交大和同学们一起上“国学课”、有71岁的寇学东老人每天坚持早出晚归自习考研究生、有81岁老人坚持8年在武汉体育学院上法语课的等等,简直数不胜数。那么,是什么让老人们如此热衷于上大学、学知识?
按传统观点看,一些老人,尤其是高龄老人,完全没必要走进大学课堂听课、学知识,甚至是考学历,一方面毕竟年事已高,或已到了退休颐养天年的年纪,或身体有恙,当静养以延年益寿的时节,何必再自讨苦吃?另外一方面,即使老人们学有所获,也难有作为,毕竟年老体衰,不可能再重新踏上社会重要岗位去发光发热了,何必多此一举?但老人们的执着显然超越了公众世俗的看法,就学习动机而言,有的老人是为兴趣而来;有的老人是为了弥补年轻求学的遗憾而来;而有的老人就是单纯为了充实老年生活而来的,很显然,大学校园是能满足人的求知欲的;是能学到知识的;是能充实、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的。
而反观时下的大学校园,有青年学子为了拿学历而艰难熬日子的,有为了找份好工作而硕博连读的,有为了挣大钱而懵懂混日子的,简直花样百出,一片浮躁之气,唯独缺乏的是对知识本身的热爱和“为了学习而学习”的纯粹动机。而针对校园内种种乱象,社会上也是批评声不断,“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有人归结为“教育产业化”异化了教育机构的公益属性,带坏了校风、冲淡了浓郁的学术氛围,更有人将矛头直接指向整个教育体制,期许“南科大”式的自主教育来拯救整个高校教育现状,事实果真如此?对比老人们的上进、好学和执着,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其实,无论是批评青年学生们“身在福中不知福”也好,还是责怪整个社会的不良风气搅动大学校园的浮躁也罢,现阶段我国高校校园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否就该被“全盘否定”或质疑教育体制的根本呢?81岁的袁东湘老人坚持6年旁听学习就是最好的注解,而老人的求进、奋进的精神至少给我们、尤其是青年学子三点启示:其一,上大学是一个学习知识、增强才干的不二选择,无论文凭高低、学校品等优劣,读大学学知识应当是青年学子唯一的、核心的任务;其二,大学校园是能够满足人的求知欲、充实、丰富个人的人生的,也许是自身专业不对口、也许是自身学习出发点不纯,但不可因此就质疑、否定高校的教育,以至于自暴自弃;其三,对待校园中的种种乱象,要用“一分为二”的矛盾观点去看待、去分析,更应从自身的立志着手,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纯洁自身的学习动机,必然会有所获得并获益终生。
“学霸爷爷”袁东湘老人是一个“催人奋进”的个例,也是时下千千万万个进校园、求上进的“活到老、学到老”的好学老人典型,当然是时下浮躁高校中的一抹色彩、一个激励、鼓舞青年大学生的标杆,但必须看到“学霸爷爷”几年如一日坚持所折射出本质的一面,“事实胜于雄辩”!我们的高校教育虽然有不少的问题存在,但这是发展中的问题,必然要用发展的眼光的看待、去解决,绝非悲观者眼中般“不堪”,当然还不算“完美”,这需要我们有充足的信心,也需要进一步改革的勇气!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