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四德教育攀亲是一个学习捷径

2014-12-09 14:38:57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在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六楼会议室,有一道靓丽的风景,那就是“道德讲堂”。职工们在这里进行各种培训、知识竞赛、演讲、技术比武,学习会议。大幅的道德讲堂幕布垂挂于舞台中间,上面有这样一句话:“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行医者,以德行天下,医者有道,那就是大医精诚,是医者仁心,是医者父母心。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工作人员,就这样在传统文化的润物细无声里,默默践行着自己的医之道。(齐网12月9日)

  文化是一种力量,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即有大智的思想,大真的科学,又有大善的伦理,大美的艺术。而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将传统文化和四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文化传承中润物细无声的渗透着,使四德教育融入到医院的每一个环节,无疑在四德教育上开辟了一个好的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以追求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平衡为最高目的。孔子的学生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及“和为贵”的思想,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管子提出“和合故能谐”的思想。如今 “和”这一理念,从中华传统文化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社会的一大强音——和谐社会。而这些都是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所需要的精神动力。

  从管子的“务人”思想,到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墨子的“兼爱”的思想,以及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等,形成了以孔、孟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的“以人为本”思想体系。医院位于孔孟文化的发祥之地,尤其把孔子“仁者爱人”的核心思想作为医者信守的医德准则。面对精神病,秉承“病人永远没有过错”,这是该院一直奉行的大仁。“不能让一位病人因为没钱而住不了院”,这是该院一直遵循的大爱。

  “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四德教育中,和谐外部关系重要的是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自身形象地位;对上级领导部门多请示汇报,加强与社会各界、各兄弟单位的沟通联系,增进往来,互帮互让,互惠互利,实现多赢,从而最终达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全面提升。

  医患和谐,上下一心,内外协作,每个人都忠于职守,把自己的角色做好,无不彰显着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止于孝,与国人交止于信” (《大学》)的文化内涵。而纵观传统文化与四德教育攀亲,无疑是四德教育的一个捷径。

  作者:任喜荣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