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诗人”余秀华离诺奖有多远

2015-01-23 10:09:03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几乎是一夜之间,诗人余秀华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她的诗作被无数懂诗的和不懂诗的人,无数次,掀起一波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转发热潮。余秀华,这位家住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的农民诗人,真的火了。昨日,记者从湖南文艺出版社获悉,在多家出版社争抢之前,他们早已向余秀华抛出了橄榄枝。该社负责人表示,就算没爆红,还是会出这本诗集,哪怕亏本也要出。(1月22日《扬子晚报》)

  1998年,余秀华写下了第一首诗《印痕》,到目前为止,她至少已写了2000多首诗。2014年《诗刊》9月号的下半月刊在“双子星座”专栏中,集中推出了余秀华的9首诗。11月10日,诗刊社的微信公众号以“摇摇晃晃的人间—— 一位脑瘫患者的诗”选发了余秀华的诗,阅读量已超6万次。其中一首名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被朋友圈刷屏无数,之后,她被学者沈睿誉为“中国的艾米丽·迪金森”。

  艾米丽·迪金森是一位19世纪美国诗人,一生写了1800多首诗歌,但生前只发表了十来首,而且她作为一位高产却孤僻的诗人,一生都宅在家里,照顾生病的母亲,读大学时也多次因病休学。从这个角度讲,“脑瘫诗人”余秀华的经历与艾米丽·迪金森确实有些相似。

  但与艾米丽·迪金森的许多诗歌探讨死亡和永生这两个主题不同,余秀华的诗关注的是乡土中国。诗中一再出现的意象就是她的故乡横店村,就像作家莫言的小说总发生在“东北乡”一样。某种意义上说,余秀华的诗歌就是当代中国新农村的活写真:农民工,庄稼地,异地恋,喜怒哀乐……这样的自然主义诗风,不但与诗人海子(余秀华最欣赏的中国诗人)的诗很契合,也颇有些意大利女诗人格拉齐亚·黛莱达的影子。黛莱达的作品都写的是她的故乡撒丁岛,并因其自然主义风格而获得1926年诺贝尔文学奖。

  自从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中国文学界对于诺奖已经不再陌生,西方人对中国文学的关注也日甚一日。去年中,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弟子罗多弼就曾在成都聊起中国诺奖热:谈到下一个能拿诺奖的中国作家,罗多弼列举了北岛、余华等诸多中国作家,至于下一个能拿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罗多弼看好阎连科,但阎连科“最好的作品还没写出来”。

  与中国作家相比,其实中国诗人并不逊色。据说诗人北岛就曾经一再获得提名,而且他的名次排在第11位。与先后获得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古根海姆奖学金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的北岛相比,“脑瘫诗人”无疑落居下风。但北岛的诗作并不多,而且最近一段时间都在写散文,而余秀华的2000多首诗作无疑是个亮点,作品所展示的乡土中国风更是当下中国的真实写照。如果再考虑到诺奖获奖者差不多三分之一是诗人,那么余秀华在不久的将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还真的不无可能。

  作者:汪忧草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

频道推荐

社会 | 娱乐 | 女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