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成“女儿国”是谁惹的祸

2014-07-30 15:55:06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近年来,高等师范院校男女生比例失调问题正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

  据报道,华中师范大学今年招录的2014级新生中,女生所占比例为76.5%,男女生比例接近2∶8。而据统计,2009年至2013年,该校本科新生中女生所占比例分别为64%、66%、69%、70.64%、72.87%,逐年上升。此外,在对27所师范院校近万人抽样调查中,在校师范生男女比例差距明显加大——女生占65.3%,男生仅占34.7%。这意味着,国内未来教师中女性几乎两倍于男性,除了音乐、美术教师外,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可能都以女性居多。(《长江日报》7月30日)原来还隐藏的“男老师危机”现在正慢慢走向前台,并随着“娘子军”的崛起渐渐明晰起来。

  事实上,这一问题并不是短期之内显现出来的。2000年11月21日的《中国教育报》就曾发布了一则报道,称当时在青岛各类师范院校中普遍存在男女学生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男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平均约20%。师范院校在校生的男女比例失调,必然带来教师队伍中男女教师的比例失调,各中小学都是男教师严重少于女教师。而后来的《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报告(2012)》显示,大城市近八成的小学教师岗位由女性把持着。

  或许有人会说,师范院校成“女儿国”,这说明有更多女生受到了高等教育,女生选择专业也有了更多自主性。同时,比例失衡表明男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不高。但笔者认为事情远不是如此简单。因为高等院校的“男少女多”的问题,师范类院校只能算是“重灾区”。 现实中“男少女多”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师范院校“表现突出”,“男孩危机”已经蔓延到整个中高等教育领域中。

  在高中阶段,据2013年发布的《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2000-2012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中,“女状元”多于“男状元”,“半边天”的高考成绩令人刮目相看。统计发现,“女状元”有522人,占总数的51.84%;“男状元”有485人,占总数的48.16%。其中,“女状元”从2000年最低的40.00%上升到2007年最高的62.79%,上升势头迅猛,“男状元”比例则从2007年的60.00%下降至2012年的49.38%,跌幅明显。而在大学阶段,在全国普通高校的本专科学生中,2006-2007年,拿到国家奖学金的学生中超过65%是女生;2010年,考上大学的女生数量比男生多33万。“女儿国”问题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更是显著。2010年,全国女硕士首次超过男生,在当年的硕士研究生中,女生占50.36%,比男生多了近万人;而到了2012年,全国143万余硕士研究生中,女生已比男生多4万人。

  高校“女儿雄霸天下”是否就能说明她们在社会上就能占据优势呢?答案是否定的。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关于各国男性与女性收入的比较情况的“2011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中国的男女收入比为1:0.65。以公务员职业为例,《赢周刊》杂志于2012年3月发表题为《为什么女性领导者那么少?》的文章认为,我国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女性只有9位,省部级以上女性领导干部只占干部总数的9.9%,女性企业家、女总裁约占20%,同时,在各科研院所和大学中女性领导干部所占比例也较少。某省2012年的调研结果显示,该省男女比例极不协调,男性占82%,女性占18%。而尽管女性参政比例不断提高,但在参政结构上,“三多三少”的问题依然突出:即副职多正职少,虚职多实职少,边缘部门多主干线少。男女的社会支配力量比较显然已经不言自明。

  回到高校男女比例失衡这一问题上,笔者认为大学成“女儿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这是因为,现行的教育观念和选拔模式相对更适合女孩子的性格心理特点。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往往要求学生做听话的好孩子,调皮捣蛋容易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而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服从,讲究按部就班,适合要求“听话”的考分规则。在高等教育阶段,有三分之二的课程依然是“灌输式”的必修课,学生将大量精力花费在必修课上,指定标准答案。特别是对文科类专业来说,肯用功、记忆力好的女学生容易考出好成绩,男孩精力旺盛却无处发挥。此外,大学里诸多社会实践课缺乏量化的考核指标,一些综合考评的加分方式根本无法反映出学生的真实能力。而过高等教育对于外语的过分看重,更让男性在校园里的各种含有外语的考试里连连败北。

  可是,我们需要这样擅长考试的“娘子军”吗?长此以往,国家和民族的创新实力何谈提高?教育改革,能否不要仅仅停留在文件里,停在口头上?

  作者:张进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