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放春秋假需先治“硬伤”

2014-08-13 05:32:09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中小学放春秋假需先治“硬伤”

  鼓励学校灵活调整放假时间,区县政府在部分中小学探索试行春假或秋假。市旅游委日前制定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这一鼓励措施。(8月12日《北京日报》)

  实施春秋假的依据是国务院2013年2月18日颁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目的是为了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他们接触自然与社会的机会,开拓视野,从而能够在学习期间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而杭州市中小学已于2014年在全国率先进行放春、秋假试点。

  每一项行政在施行之初,总会引来一片叫好或质疑之声,针对中小学放春秋假也同样如此。在笔者看来,中小学施行春秋假制度确实益处多多,但在我们现行的工作学习体制下,实在还有许多“硬伤”,需要人们仔细斟酌。

  一是小孩与大人放假时间不接轨,孩子放假谁来管?给孩子放春假、秋假主要目的是让他们多接触自然和社会,保证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是这期间的活动谁来管?难道就自然“放养”?虽然说《纲要》也提出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但终究不可能所有家长都在中小学春秋假期间休年休假吧?因此,没有家长带领、指导的春秋假期里,所有的研学旅行、社会实践往往都是一句空话,甚至还加大了安全隐患。

  二是当前学考评价机制下,春秋假明显会破坏学生学习的连贯性。按学期编排的整体教材与零碎的时间、纷乱的心情的矛盾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长期在一线任教的教师们都对此感慨颇深,每个双休日结束后的星期一,班主任、任课老师等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来引导学生“收心”,就是让他们把分散的注意力聚拢起来,重新回归学习,而到了周末,学生的心早早地已经放飞到了课堂之外。每周尚且如此,一旦实施春秋假,只会更加大促使学生连贯学习的难度。

  三是放假时间的安排很值得思量。因为放春秋假的前提是 “全年放假时间总量不变”,那么一般就只能采取挤占暑假和寒假的时间,而这两个时间段却是一年中最热或最冷的时节,在此期间的学习效果会怎样?结果不言自明。

  所以,尽管施行春秋假也有很多好处,但是在没有解决最大的矛盾之前实在还当缓行。而要解决这个矛盾,先是必须把春秋假当做是一个社会问题来看待,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从上到下要做好大人和孩子放假的衔接,才能使春秋假起到应有的作用;二是要解决学考评价机制,让学生和老师从书山题海中解脱出来,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才会摆脱老师在假期布置海量作业的阴影;三是做好放假时间的全局安排,把最适合学习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能以最好的心情、最好的状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中小学生春秋假在我国当前还属于新鲜观念,我们不能盲目喝彩或者急于否定,必须要做好调研论证,统筹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符合学生的成长学习规律,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周卫军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

频道推荐

社会 | 娱乐 | 女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