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小学开学在即,提前拿到课本的家长发现:相比旧版,今年一年级语文课本变薄了很多。《寻隐者不遇》、《登鹳鹊楼》、《夜宿山寺》等8篇古诗被删去。但不少家长、老师甚至教研员都认为,此次被删除的8篇古文诵读并不难,读来朗朗上口很受学生欢迎,也不会占用太多课时。(8月26日《新闻晨报》)
“为了给教材‘瘦身’,为了给学生‘减负’‘减压’,为了使师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巩固课堂内容……”于是,教材编写者们挥起手中的大刀,狠狠地砍向了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古诗,从此,我们再也难以从一年级的小朋友口中听到奶声奶气的“鹅,鹅,鹅……”“锄禾日当午……”“……春风吹又生” ……
有专家认为,教材修订是减负的重要举措,因此他建议家长放平心态,“不要因为教材薄了而给孩子额外加压或提前学习,一年级第一学期最重要的是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打好,后面知识点的掌握会很快。”原来是这些浅显易懂,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古诗影响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妨碍了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了他们分心不能好好地打好基础?
作为过来人,不管是专家学者还是农民草根一族,记忆最深、能够随口背诵出来的古诗是什么时候学会的?相信大家都会说,是刚刚启蒙学习时学会的那些古诗,而初中、高中时期学习的即使是简单的五言绝句等也已模糊不清了。《鹅》、《草》、《登鹳雀楼》、《静夜思》、《悯农两首(其二)》……孩提时代,当我们摇头晃脑地在大人们面前咿咿呀呀地背诵时,得到的表扬、赞颂,可能就是我们每个人心底最早最深刻的记忆吧?那时,我们是何等的激动、幸福,我们对这些古诗词几乎充满了崇敬之情,因为他们给我们带来了荣耀,带来了乐趣……谁说会给我们带来压力,带来负担,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兴趣?
或许当初我们学习这些简单诗词时,对其内容确实一知半解,对于默写也有可能出现错别字,但是练习背诵时确实并不感到太难,甚至兴味盎然。而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儿童时期是人生中记忆力飞速发展的时期,是最好的时期,这时记住的东西往往终身不忘。因此,在这个阶段,让孩子多记多背诵,是符合孩子心智发展规律的,并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发展。
或许有人说,我们要提倡在理解基础上的背诵,而不赞成死记硬背,强迫小孩背诵《三字经》、古诗词等是对他们身心的摧残,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对此说法,笔者真的有点不屑一顾,难道一年背诵八首简单的五言绝句(平均一个半月一首)真的就给了小朋友们如此大的压力,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会压垮他们的身体?
古诗是一种很好的文学样式,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史上,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如今,我们大力提倡继承发扬传统文化,那么就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而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小培养,从简单的古诗学习入门,逐步深入,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传统文化的习惯。试想,如果我们把古诗视为影响孩子学习的洪水猛兽,人为地把他们隔离开来,那么,等到孩子逐渐长大,再来重起炉灶,重新学起,是否真的会有很好的效果呢?
所以,把所有简单的古诗从小学一年级教材中删除,真的只是我们完全站在成人的角度来看孩子,并非真正地为他们着想。这种一厢情愿的做法,实在是因噎废食,并不符合儿童学习成长的规律。
作者:周卫军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