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真人秀体验类节目热播,使“吃苦教育”、“体验式学习”等教育方式再次引起社会热议。有人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培养了青少年的吃苦精神,有人则认为此类做法违反教育规律。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201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1.8%受访者赞同父母对青年少进行“吃苦教育”。65.7%受访者认为吃苦教育对孩子未来发展有很大帮助。受访者认为磨练青少年的意志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吃苦教育的主要收获。(8月19《中国青年报》)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样的话语,如果通过家长或老师的解释,或许我们的孩子理解字面意义并不难,但是要他们真正理解其背后的深刻含义恐怕就很难了,因为他们没有亲身的体验,从小起就没挨过饿,没受过冻,家里丰衣足食,物资丰富,“东西没有了不是可以到超市里去买吗?”“钱没了不是可以到银行去取么?”“为什么爸妈总是要说钱难赚、饭难吃、东西难得呢?”这在他们心头总是一个个挥之不去的疑惑。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粒粒皆辛苦”,“想当年,你们的爷爷奶奶……我们……”更多时候,我们的家长都在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要学会吃苦,要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要有恒心、有毅力……然而,说教过后,往往得到的却是孩子迷茫的眼神,无尽的疑问,乃至对其真实性的怀疑……这就是我们家庭教育的现状:除了说教、打骂就再也没有了其他的办法。
真人秀体验类节目的热播,给广大家长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使他们明白,要让孩子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要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最主要的还在于要让他们体验生活,亲身经历生活的艰辛,才能真正改变现状。
然而,怎样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怎样让孩子体验艰苦的生活并有所收获?这其实也很考验父母的智慧。
实施“吃苦教育”之前需要和孩子沟通,明确告诉其目的,取得其事前谅解。否则容易使孩子产生对立情绪,甚至在活动过程中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这样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需要选择适合孩子的“吃苦方式”:家庭劳动、坚持早起体育锻炼、暑期打工、体验贫困农村生活、野外拓展训练……吃苦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从易到难,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也是很有必要的。
吃苦不是简单的受罪,更不是虐待打骂。因此故意让孩子吃得差、穿得差、甚至不给吃穿、稍有犯错就是风暴式的打骂等并不是“吃苦教育”,这样只会使孩子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甚至走上极端发展之路。
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的过程更是考验家长恒心、毅力的过程。许多家长见不得孩子吃苦,一见到孩子吃苦就心疼、爱心泛滥,恨不得自己去替代孩子受苦,一旦逮到机会就要给孩子“加倍补偿”……毫无疑问,这只会使得“吃苦教育”半途而废,甚至使孩子产生更严重的依赖思想。
所以,摒弃一味地说教,放手让孩子去体验生活的艰辛,把教育和实践体验很好地结合起来,唤醒孩子们内心的需要,唤醒他们挑战自我、适应艰苦环境的意识,“吃苦教育”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作者:周卫军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