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案”背后带来的深思考

2014-07-28 06:45:42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6岁男孩杨勇自称常被爸爸打,离家出走后,被送到漳州市福利院。这两天,杨勇暂留福利院。不过,让工作人员吃惊和心疼的是,杨勇身上有二十六七处烟头烫伤的疤痕,左腿上还有一处被铁棍打出的淤青。(7月26日 东南网)

  “年仅6岁,杨勇被父亲虐待身上,竟有二十六、七处烟头烫伤的疤痕,让人不忍直视,又是一起虐童案” 当笔者看到图片上杨勇身上的疤痕时心里不禁揪了一下,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小棉袄、贴心衣,可为什么小杨勇的父亲会对自己的孩子做出如此暴戾?

  打开百度搜索“虐童案”三个字,呈现眼前的新闻竟有上百条之多,而最为轰动的是2012年浙江温岭发生的幼师虐童案,虽作案者不同但性质却不尽相同,对此看到新闻的人除了怜惜孩子的处境外更多的是对虐童者义愤填膺的辱骂,甚至是又先诛之而后快之的架势,然而愤恨之余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冷静思考,为什么近年来虐童案频发?究竟原因出在哪里?

  总结网上几起父母虐童案,笔者认为出现虐童案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日常生活工作压力大,孩子在身边不听话自然成了“出气筒”。网上几起父母虐童案发生在农村过外来打工者中居多,这群人文化素质较低,日常只能靠打工来维持生活,甚至家庭的重担全部都压在他们的身上,而小孩子又正处于调皮期,教育不到位自然只能靠暴力来管教。

  二是日常夫妻关系存在矛盾,而将不愉快发泄在幼童身上。日产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夫妻吵架时孩子哭闹而对其动手的现象,当孩子在施暴父母的身边时,只要一不听话就会挨打虽然表现上看是由孩子引起但深层上讲多少是夫妻间的矛盾是主因。因此夫妻双方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交流方式,自然会将诸多矛盾引申出来,而导致的后果自然是大家不愿看到的。

  三是法律对“虐童案”方面的制裁存在漏洞,导致施暴者存在侥幸心理。在中国的法律中有很对针对不同群体的保护法令,如家庭方面就有《婚姻法》,对青少年方面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但对儿童群体却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虽然保护法中有提到保护孩子的相关条款,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真正做到对施暴者的法律制裁,因此在不同程度上孩子就成了牺牲品。更何况在日常生活中管教孩子一直是父母的职责,在大多数眼中打骂孩子更是管教方式的一种,因此造成了施暴者们侥幸心理的存在。

  针对以上的三点原因笔者认为,要解决父母虐童案的问题一定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决不能只是拍拍脑袋就可以的。首先要加强对父母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对偏远地区的年轻父母的教育更应加强,要跳出传统的打骂管教方式,要大家认识到一个和谐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其次,要健全法律法规保护孩子的合法权益。对此不妨学习一下最近台湾《铁路法》新规,对购买黄牛票处以50万新台币的做法,对孩子造成虐待的也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和制裁,使父母认识到虐童案的严重性。

  笔者相信只要不断健全法律法规,提高全民教育,虐童案定会发生转变,让更多孩子享受快乐童年。

  作者:宋智慧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

频道推荐

社会 | 娱乐 | 女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