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售书“自愿购买”难掩利益勾连

2014-12-09 15:55:48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这两天,杭州市余杭区的郑先生很生气,因为他读小学的女儿不久前拿了一张通知单回家,上面写的大意是有一位儿童文学作家要来学校讲学售书,要求家长写好回执单带回学校。郑先生认为,这是变相的营销。(现代金报12月9日)

  学校邀请作家学者来学校和孩子们面对面的交流,既可以让孩子们拓展视野、发散思维,亦能为作家的创作提供素材和灵感,本是一件双赢的好事。然而作家校园行一旦和图书销售联系起来,其背后总是充满利益的铜臭味。

  一者,如果真如学校所说是“自愿购买”,又何必发通知要求学生带好书款?二者,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都还处在成长阶段,作家口若悬河的演讲、教师热情满满的鼓动、同学小伙伴的示范,“冲动性”的盲目购买难道还会少?又有多少孩子是真正出于“自愿”?与其说这次“作家校园行”是作家和学生的交流,不如说是校方特权和书店利益的相互勾搭。以学生和作家交流为名,行谋取利益之实,作为孩子成长乐园的学校,其做法不得不让人担心。

  图书、教辅在学校进行售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因此催生出了一种“校园营销”的图书销售模式。学校和书店之间的权利勾连,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一是学校责任意思淡薄。学校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应保护孩子不受侵扰。校园图书签售,让孩子直接面对鼓动和买卖,难免过于“成人化”。而学校在其中所起的组织购买、引导购买作用,更是和保护责任南辕北辙。

  二是书店经营理念偏差。书店追求图书销量、利益最大化本无可厚非。但通过所谓关系、渠道,利用小学生认知能力弱、判断能力差的特点,在校园内售卖图书,就显得有些旁门左道,小人作为了。

  三是监管的缺失。学校进行活动,一般都需要提前向上级部门报备。教育部门在面对此类活动时,完全有责任也有能力提前叫停。这类售卖活动的频频发生,教育部门难脱其责。在部分地区学校走过场的报备程序、教育部门睁只眼闭只眼的监管态度下,学校和书店的勾连之胆日益肥硕。

  四是学生家长的放纵。一些家长怕孩子在学校被“穿小鞋”,面对这类活动,选择了默默接受;更有些家长,还为其摇旗呐喊,认为这是“素质教育”。家长的放纵使得学校和书店在谋划这类活动时没有“后顾之忧”,特权和利益在学校勾连就更加肆无忌惮。

  显然,图书校园售卖活动不是知识和思维的集会,而是特权销售模式的表演。如何杜绝这类活动,还孩子一个干净的校园,是值得全社会思考的问题。

  作者:蹉跎君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