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规定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不得使用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而生造的词语。(新京报11月29日)
网络用语禁上电视,有人说是净化网络,有人说网络用语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有人说是扼杀汉语创造性。对此,本人认为,凡事有利就有弊,要看事情的主流,要看到网络用语禁上电视的进步意义。
一个词语的产生,有其历史传承,也有现实原因。从文字的历史性看,很多文字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亡,比如匈奴曾在中国历史上盛极一时,但随着匈奴的衰败,其文字也是昙花一现,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仅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强硬让大家学习匈奴文字怎么样?答案是肯定不行。
相反,很多民间的方言,因为通俗易懂,便于传播,经过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使用,尽管没有上某些词典、字典,但是还是流传下来了。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对外交流不是太多的人群中,方言的使用量还是比较大的。在这些地方,很多外来的人开始使用普通话,后来也学了方言,最终融合到地方了。事实上,对于文化类的东东,强制使用或者强制不使用,都是行不通的。
随着经济的大融合,人们走南闯北,早上还在北京,晚上就到了广州或者西藏,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就必须有一种通用的语言支撑大交通、大发展,而普通话就是一个好的平台。对于普通话,除了课本上学习外,人们更多的时候,是从电视上学习的。如果电视上的语言不规范,就会引发民众学习的错误,更会影响到交流。
此外,对于孩子来说,学习语言一是靠身边的人教,二是通过看电视来学。如果电视语言泛滥,大人往往可以甄别,但是作为孩子,基本就是机械模仿了,将会影响到下一代甚至是几代人的语言表达。从这点上讲,网络用语禁上电视还是有进步意义的。
作者:张洪泉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