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跪拜”穿越剧

2015-01-13 04:57:36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永远留念。11日上午,嘉定区民办斌心学校举办的“孝敬文化节”上,学生和家长泪流满面,场面感人。(1月12日《新闻晨报》)

  学校指导学生在父母面前下跪,已经不是新鲜事,只要涉及到弘扬孝文化的主题,总会发生哗啦啦跪倒一大片的场面,好像孝顺父母的表达方式,就只剩下一个规定动作,那就是“跪拜”。见此情景,不明真相的还以为自己穿越了,又回到了民国之前。

  清末民初,历经辛亥革命的涤荡,终于使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变化,跪拜礼被废除,代之以握手、鞠躬等平等礼仪。这种变化,不只是社会习俗的变化,更是观念上的变化,表明国人向着平等理念终于迈出了艰难的一步。

  但是,国人好像总喜欢回头看看过去,喜欢“常回去看看”,思想家严复的“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理念早已成为耳旁风,在庄重场合总是穿汉服或者穿唐服,反正不喜欢穿当代服装,礼仪方面也越来越崇尚“跪拜”。画家收弟子要跪拜,艺人收徒弟要跪拜,学生们也不能脱离了潮流,于是也就跪拜了。

  不错,是父母生养了孩子,但是,父母与子女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父母在养育孩子的同时,也获得了生活的乐趣以及爱的寄托,从这个角度看,父母与子女没有谁欠谁的一说,更没有“感恩”之类的说辞。父母爱子女,连老母鸡也做得到,没必要来炫耀,更不能以此说事,让子女感激涕零只能下跪。

  父母如果真爱孩子,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创新精神、平等公正的现代公民意识,而不是逼着孩子下跪。800多名学生里面,肯定有不愿意下跪者,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学校强令其下跪,就侵犯了学生人格,违反了《未成人保护法》。学校本来是教育人的地方,最终却沦落到重拾封建糟粕、重树封建伦理的地方,这是教育的败笔。

  当然,一些学校刻意制造学生“感恩”意识,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依靠“父母供孩子读书不容易”的桥段,逼迫学生在应试教育的漩涡里无怨无悔地遨游,以便出人头地,为父母争光,为家族争光。学校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是让家长扮演督促学生死记硬背的鞭子而已。

  但是,“父母供孩子读书不容易”的桥段,其罪责不能记在柔弱的孩子身上。父母头上的白发,也不是孩子酝酿的。父母不容易,生存艰难,是下层群众没有获得改革红利造成的,是社会分配不均造成的,这与孩子毫无瓜葛。而孩子上学需要花钱,校服费、生活费、住宿费等等“钱途无量”的各种收费,也不是孩子表决让学校来收的,所以,将“父母供孩子读书不容易”的桥段让孩子一遍遍地复习,是一种不说理的表达。

  封建社会宣扬子女对父母绝对“孝顺”,孩子要顺着父母,听父母的话,即使错了孩子也要听,而老年人喜欢怀旧,喜欢过往,思想行动上也是畏首畏尾并且讨厌新生事物,于是在父母的训导之下,青年人也往往变成缺乏创新的未老先衰之人,其结果就是便于控制年轻人的思想与行动。年轻人的创新意识被抹杀,封建统治者的江山就更加巩固了。

  如今学校又一遍遍地复习“跪拜”,这让历史教师如何向学生讲解清末民初改变社会习俗的重要意义?学生会不会反问:既然废除跪拜礼是社会的进步,那么,现在咱们又开始跪拜,这是进步呢还是启动了“倒档”?

  作者:曲征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